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科幻未來 META量子紀元 第9章 海龍

《META量子紀元》 第9章 海龍

圣馬科發場,直升機在低空往來不停,海面上的萬噸駁船開始撤離。凌晨四點,隨著燃料加注完,所有場務人員做好了最后的點火準備。

對于兩艘盤古級星艦的發方式,曾有很多種備選預案,盡管張南門更傾向于火箭橇這種更的單級軌方式,但寰宇航天局最終選定了傳統的化學火箭荷載。

二者的效率和耗資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但就安全而言,人類畢竟是在化學火箭上積累了一百多年的經驗,在當前技條件下,出錯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

比起什麼效率,航天局的員當然要確保它們首次軌一切順利,而不是像這個計劃的名稱一樣,不小心變一團史上最貴的太空炮仗。

二十年都等了,不在乎多等幾個月,而且與聚變引擎的開發費用相比,任何一種化學火箭的制造都只能算得上小零頭。

更何況,這兩筆錢都有人愿意掏腰包。

而要把這兩只五百多噸的‘大芒果’送上亞軌道,工程師們不得不為此設計了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一支運載火箭:海龍二號。

沒錯,特魯阿克斯絕沒想到,在一百二十多年后人們仍然會回想起他所創想的火箭方案。但海龍二號當然絕非是改進當年海龍號圖紙,而是僅僅使用了其工程理念。

穩定可靠的機械結構,經典的氧煤油燃燒方式,以及充滿想象力的特大號火箭引擎。‘簡單暴’四個字足以形容這枚一百九十米,重達兩萬五千多噸的怪

得益于材料學和電子工程科技碾上世紀,海龍二號雖然擁有高達一千兩百多噸的近地有效荷載,但從它開始設計到最終組裝完拉出船塢,全程只用了三個月不到。

Advertisement

它在連續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的同時,也有一項不太被人注意的紀錄:研發費用不到造價的30%。這當然不是指它廉價,這個巨無霸的造價是足足五十多億元。這其實是意味著其所有技都是現的,本不需要張南門和他的團隊出馬也足以保證工程水準。

所以這東西在航天人眼里看來,實在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稽,就好比用彈弓發子彈。

畢竟這只是為特殊需求打造的特殊產,人類在擺地心引力這條路上已經走了幾百年,所以它越是龐大,越顯得落后。其獷的上世紀工業氣息,有點像是聚變航天時代之前,傳統火箭的最后一次瘋狂。

凌晨五點半,焰火計劃大部分火箭工程師已經在發中心就位,張南門奔走于控制總臺各個小組之間,核查著最后一次參數。

安集打著哈欠給老人端來一杯茶,他離開休眠艙已經超過十八小時,確實有點不太適應。

同樣哈欠不斷的還有龐泰,二人在這口令聲集而促的環境里顯得格格不,還好他倆并不負責任何發工作,否則恐怕是要準備太空煙花秀。

至于剛剛到場的冀也是搭乘專機越半個地球來到發場,盡管在飛機上還補了一覺,但這時候卻整個人進躺椅里呼呼大睡。對于長期使用休眠艙的人,這種現實世界里輒幾個小時的傳統睡眠,遠不及休眠艙里幾十分鐘深度助眠有效。

其實發控制總臺配備有立投影,三人完全可以通過另一種形式參與,而非親自到場。

但對于張南門這樣的老航天來說,今天是二十多年來最激人心的時刻,點火剎那的儀式,無論是多次揭幕式那種百萬人大場面都無法比擬的。

Advertisement

安集和冀都是張老帶出來的學生,還親自參與了焰火計劃中的項目,而龐泰也算半個師侄,他與張老的當然不淺,大家絕不會錯過今天這樣的日子。

“老師,您休息一會兒吧,這些數據可以讓助理幫您核查。”安集看著全息投影上麻麻的表格窗口,忍不住又問道:“如果可以的話,有什麼計算方面的工作,我也能幫忙。”

龐泰聽了這話猛吸一口煙,把煙頭掐掉之后,順道一口氣飲盡杯子里的咖啡,用力了個懶腰便徑直走過來。

“對啊張教授,雖然咱倆不是搞火箭的,但理數據還能拿得出手,您可別把我當外人。”

上次在現實中見到老師,已經是三個多月前了。與元宇宙之中的虛擬形象相比,真實的張南門似乎有更多縱橫的壑在皮上盤結,須發都有不蜷曲,然而眉宇之間那子認真的氣息,卻是虛擬形象難以模仿出的。

老人一門心思盯著投影,雖然沒有轉過頭,卻也呵呵笑出聲來。

“安集,你還記得自己說過,為什麼喜歡數學嗎?”

安集有點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小聲答道:“咳咳,數字是我們唯一永恒的,繞不開的一位朋友,因絕對正確而值得信賴。”

龐泰用肩膀靠了靠他,不懷好意笑道:“你還說過這種話?好中二啊。”

“那是,很早以前說過的了。”

“哦,那現在呢?”張南門臉上仍掛著微笑:“我是說,你應該沒有為此懷疑過吧。”

“當然不會,誰會懷疑數學呢?”

“對的,我們當然不會懷疑數學,這門學問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正確的追求而存在。換一個角度,做航天也正是如此,不容許任何的錯誤,所以我們必須隨時隨刻懷疑自己,懷疑二十年來的每一個步驟,哪怕今天終于看到這些跳的數據,到最后一刻我們也要懷疑。”

Advertisement

投影上的表格被逐一收納起來,剩余一個實時影像窗口,以及旁邊不停浮的數字。鏡頭中心有一個三十米高的白圓柱,這是海龍二號的部分整流罩,

此時的海面上起了些許微風,而那圓柱就像嵌進海底的礁石,毫不為所

“不過這些數據,您已經核查過幾乎上千遍了吧。”龐泰撓了撓頭,不解含義。

此時安集似乎聽懂了老師的話,二人相視一笑。

老師是在追憶往昔,回顧焰火計劃二十年來的點滴。人類數字的發明,一開始其實就是為了記錄,而今天這每一條數據背后,都是這些年歷歷在目的開發進程和心

安集皺了皺眉,看著投影上海龍二號出的小小一角,以及桌上那個火箭模型,不難想象這個沉默的龐然大將會發出怎樣的力量。

它并不是觀的,甚至是原始的,簡直與整流罩里面的東西格格不。如果按照老師的原定計劃,在歐航局的幫助下,使用位于芬蘭的巨型火箭撬發,那將會讓這兩艘星艦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展現,人類的一大標志壯舉,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兩的太

可惜這次暫時看不到那樣的奇觀。

“我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大代價造出海龍。”

海基發,目的就是節約本,想讓一個兩萬多噸的東西立在陸基發平臺,就必須花費難以想象的代價。更何況在那種室下,發的瞬間,這些東西都基本上要被付之一炬。

比起在這些方面節省開支,為什麼要選擇海龍這種昂貴的方案,才是最讓人費解的。難道真是為了那百分之零點幾的容錯率?這本不會讓人信服。

就算海龍二號能重復使用,就算其造價比起聚變引擎來說不算什麼,但這五十億依然是一筆天文數字。而且,是一筆本能節省下來的天文數字。

面對這樣的提問,張南門終于關閉了投影,拿起那只火箭模型,似乎有什麼心事。

“你不妨想想,最初的焰火計劃是打算做什麼。”

安集當然知道,焰火計劃這些年來一直都有穩定而龐大的資金支持,而且因為投資者的原因,這個原本承載星際旅行夢想的計劃,最終也變了徒有其名的采礦計劃。

但這樣的回答,仍然沒能讓他想明白。這可是整整五十億的額外開支,難道造出海龍,仍然只是因為有利可圖?

直到張南門在投影里打開太系的星圖,他指了指柯伊伯帶兩個截然不同的位置。

“就像你的奧爾特算法,一開始是為了驗證一個深空條件下的數學模型,后來忽然開發出了完全讓人想不到的商業用途。”

老師提醒之后他才想起來,三個月前在海龍二號設計之初,項目組臨時變更了航行坐標。

這應該是一塊更大的礦藏小行星,按照金屬銥當前市價,只要星艦的最終返程荷載能再增加三十噸,這五十億就能回本。

“這其實算個小小的商業機了,目前雖然不能再多說其他的,但按照他們的方案,通過海龍二號逃逸軌,星艦返程時能增加九十多噸荷載。”

安集猛然張大,難怪海龍造得這麼快,這是將近百億的利潤!

張南門不免嘆了口氣,忽然把話題跳出來:“某種程度上,你是幸運的,也是明智的。”

“您是指,我選擇退出這件事嗎?”

“也不全是,畢竟技是為了服務人們而存在,只不過其價值的挖掘過程,各有讓人難以言說的無奈。”

“不過總的來說,您的就大家有目共睹,‘棱鏡’引擎終究是給未來打開一扇門。”

“但你也清楚,那是半品。”張南門搖頭說著,忽然低了聲音:“現在忽然想起來,當年老吳張口說了個二十年,倒也不完全是信口開河,畢竟總有心急的人。”

說到這個份上,安集也不想再問下去,控制室里的空氣似乎重重在肩膀上。

【作者有話說】

火箭撬:在特殊軌道上運行的地面發裝置,用于超音速航天起飛前的初速度積累。

羅伯特·特魯阿克斯:國海軍火箭先驅,曾參與北極星潛導彈等項目,親自參與設計海龍號運載火箭。最終由于nasa經費問題,項目方案被土星五號取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