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二十七章:王畿弊政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二十七章:王畿弊政

 這場宴會之中發生的事,很快就在一個小圈子之中流傳開來,那些利益相關的人開始不安起來。

 本來還有些懷疑的人,在見到旗幟鮮明的站在王后申姜這一邊,而且一直待在太史寮之中,沒有接政事,也相信這位新一代的侯真的和天子的關系一般。

 夜幕落下,在書房之中捧著竹簡在讀。

 宴會之上以及這些天發生的事,于他而言,不過是過眼云煙。

 敢于激怒姬涅,自然是有他的底氣,姬涅即使憤怒,但是該給他的權力是不會的。

 權力表面上是由上而下的,但本質上是由下而上的,尤其是在這個王權不太振作的時代。

 歷代侯的力量來源,第一得益于歷代天子的信任,第二得益于氏本在邦周的制所占有的位置。

 甚至在康王和昭王的時代,他們兩人能夠一登基就手握大權,是因為他們完整的繼承了素王與文公的缽。

 這百年里氏的權勢雖然在不斷的衰落,但氏的地位依舊是特殊的。

 百多年前文公時代擔任攝政會議諸侯的六人,現在只有氏的后人還在王畿之中擔任高位就是明證。

 并不喜歡姬涅這個天子,認為他志大才疏,沒有自知之明。

 索眼不見為凈,先到太史寮待一段時間,時間到了自然會開始接政事。

 王室現在對于氏是一種很復雜的

 比如姬涅不喜歡和前代侯,但是從心底里面,他知道這兩人都是能做事的忠臣。

 其他人可能會有不軌的心思,但是氏不會,這種政治層面的信任已經突破了人心的范疇,到了一種理所應當的地步。

 況且在太史寮中不是無事可做,可以詳細了解王畿的況,為后續執政打下基礎。

Advertisement

 在太史寮中看著各種記錄的典籍,很快就發現,鎬京的問題比他想象中的大很多,而且問題各個都非常棘手。

 這些問題有的是百年前文公已經記載在書籍中的。

 每一代侯都會將自己一生的執政經驗,記錄在書籍中,留給子孫。

 文公的記載種有他對邦周進行的一系列改革。

 但是同時他也說明了,這些改革只是緩解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之后執政的子孫要特別注意。

 文公當年的改革之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再次大行封建,這條策略很功,諸夏能夠實際控制的土地大幅度增加了。

 伊之戎被打的很慘。

 但是,對西戎的戰爭是失敗的,到了姬涅時期,犬戎的勢力已經昌盛到西部諸國不能制的階段。

 隨著實控面積的增加,西部的這個問題比百年前更嚴重了。

 從武王伐商到現在,邦周已經兩百多年。

 幾百個諸侯國分布在廣袤的大地上,和蠻夷進行著殊死的搏斗。

 他們之間互相爭奪生存空間,很多的叢林被開拓可以耕作的土地。

 諸夏列國在空曠的荒野上建立起了一座座城邑,蠻夷就生活在這些城邑之間的未統治地區。

 隨著不斷生存空間的,中東部的蠻夷力量越來越小,甚至列國之間的爭斗烈度已經超過了夏夷之間戰爭的烈度。

 但是在鎬京這里,況是相反的。

 作為邦周的宗廟所在,這里同樣開拓了很多的土地,但是犬戎勢力越來越龐大。

 宣王時代任用了一大批賢臣,團結晉國、申國、虢國等大諸侯國,取得了不錯的武功。

 但是連年對外用兵,同樣讓王畿的財政狀況非常不妙,國人也開始厭戰。

Advertisement

 再加上后期宣王昏聵,為天子,帶頭踐踏宗法制,強行干涉諸侯君位的繼承,甚至帶兵攻打一個姬姓諸侯國,這讓諸侯對他心生不滿。

 還濫殺大臣,導致忠臣也棄他而走。

 最后失去了諸侯支持,又遭遇了千畝大敗,王畿的軍事力量損失殆盡。

 之前本來就只是暫時被制的犬戎,再次猖獗起來,開始向著王畿遷徙。

 各個諸侯國城邑之間聚集的犬戎部落也越來越多。

 戎人聚集在城邑周圍,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姬涅依靠虢石父執政斂財,也許存在著打諸侯的想法,但這是不明智的。

 他在貴族之中沒有威,國人對他也是多有忿怒之語。

 失去了這兩者支持,王畿的軍力又虧空,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造不可挽回的后果。

 現在姬涅還能安穩的坐在王宮之中,完全是邦周完整的制度保護了他。

 即使他的權力被侵蝕,依舊還是天子。

 兩百多年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讓天子的威嚴深人心。

 宣王雖然晚年昏聵,但沒有造不可挽回的后果,還能算得上是一個中興之主,而姬涅就完全不行。

 在制度的保護下,他還能算得上安全。

 所以他的第一選擇應該是加強這個制度,尋求機會削弱其他人的力量。

 而不是現在姬涅做的這樣,寵幸褒姒,疏遠王后申姜,甚至想要廢后,立褒姒為后,讓褒姒的兒子做太子。

 這是再次公然踐踏邦周制度,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真是不知死活啊!”

 旗幟鮮明的支持王后申姜和太子宜,就是告訴全天下,邦周的宗法制度還在,氏還在。

 在邦周所有人心中,歷代侯都是宗法、周禮的捍衛者。

Advertisement

 但歷代侯自己心里清楚,宗法與周禮都是維護天子統治的工

 如果嫡長子很差想要換一個,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畢竟這麼多年氏的先輩深無能君王的煩擾。

 但不能這麼明目張膽。

 素王當年定下制度的時候,實際上已經留了暗門。

 在制度中舉出了很多種不能繼承的例子,最常見的就是不能有明顯的殘疾。

 他的先祖文公當年就是嫡次子,因為嫡長子部有殘疾,于是繼承了侯之位。

 當年文公暗示南申侯換繼承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真的不滿意繼承人,哪怕悄悄的做一些事,沒人會知道是意外還是故意的。

 但是宣王和姬涅都不懂得這個道理,或者說是不在意,不懂宗法制度的重要

 一個大張旗鼓的干涉,一個還沒手就已經宮廷皆知,手段太糙了。

 形勢到了這個階段,王后申姜已經有了警惕。

 為素王之后,這個時候必須旗幟鮮明的站在宗法一邊,必須要堅定的維護太子的正統地位。

 況且,王后申姜背后的申國,是鎬京王畿周邊最強大諸侯之一。

 也不喜歡申侯,但是政治人,從來不以個人的喜好來決定國家的策略。

 姬涅這麼一個基本盤不穩的天子,敢在挑戰宗法的同時,得罪一個軍力強盛、位于臥榻之側的大諸侯。

 只能說一句“好死”。

 “問題比起先祖文公時,嚴重太多了,想要全部解決不現實。

 但慢慢調理還是能緩解一部分,如果能讓邦周不再惡化下去,孤也算盡力了。”

 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只能做個裱糊匠。

 他的治國能力很強,只要按部就班,邦周的這些問題起碼不會擴大。

 至于以后,就要依靠后人的智慧了。

 他繼續翻看著那些繁復的資料,一邊看一邊思索對策,“首先要先把虢石父這個廢搞下去,這麼關鍵的時期,這種能力平庸的人沒資格待在高位上。”

 鎬京王畿的畿諸侯實力之強,已經遠遠超過了文公時代,王室的權力被侵奪了很多,甚至有了架空天子的趨勢。”

 當年文公改革大幅度的緩解了這個進程。

 但是一百多年之后,這個問題還是卷土重來,王室在鎬京的經濟基礎已經快要被掏空。

 打諸侯是必須要做的事,但是打要有限度。

 在沒有決定力量的時候,不能突破畿諸侯的底線。

 虢石父沒有把握這個的能力,所以他不是需要團結的貴族。

 當年文公是借助熊頓之,畿諸侯力量空虛之時,將畿外諸侯的力量引進來,才有足夠的力量去進行改革。

 現在王畿的政治勢力同樣不平衡,荒王、宣王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但是解決的方法錯了。

 王權雖然衰落到這個地步,天子還是比天下任何一個諸侯強,比王畿中的任何一個卿族強大。

 荒、宣二王于是選擇了直接用暴烈的手段打貴族,結果導致他們同氣連枝,共同反抗。

 在看來,所有的王都要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那就是一旦天子將所有人到對面,他自己就了弱勢的一方。

 從邦周建立起,天子的力量雖然是最強的,但沒有諸侯聯軍強。

 這個現實不是分封制導致的,而是由于這個現實,必須實行分封制。

 素王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讓天子為了一個超然的存在,只要王端坐神位,就能始終保持自己強大的影響力。

 但總有喜歡自己下場廝殺的君主。

 荒王和后期的宣王,通過一系列的作,功的將所有的諸侯公卿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這是極其愚蠢的行為。

 “姬涅的母族是齊國,妻族是申國,這些都是可以依靠的畿外力量。

 但是還缺了晉國,中原最重要的姬姓大國,不能在王畿之中沒有屬于自己的利益。

 這不利于團結宗親的力量。”

 有些無奈的搖搖頭,所有的君主都想要乾綱獨斷,總覺得依靠別人就要分權。

 有的功了,握住了更大的權力,有的失敗了,死國滅的都有,荒王就是一個這樣的典型。

 他不希借助畿外諸侯的力量來打擊畿諸侯,而是要自己手。

 結果最后被畿諸侯暗中主導的暴推下臺。

 宣王前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暫時的興盛。

 后期想要踢開幫助他奪權的諸侯,于是就敗亡了。

 申國君主的確想要借助自己兒王后的份,來獲得更大的利益,但在看來,這是非常合理的行為。

 申國付出了代價,就應該獲得相應的利益。

 邦周本就是天下諸侯一起打下來的,諸侯們既不敢僭越稱王,又沒有推翻姬姓王室統治的力量。

 他們想要在系下撈好,天子應該高興,畢竟這個系他是最大的獲利者。

 天子只要穩坐釣魚臺,用高位來賜予那些顯赫一時的畿外諸侯,平衡那些畿公卿貴族,掌權就是很簡單的事

 況且,申侯是王畿的西北屏障,與犬戎一些部落之間的通全權由申侯負責,維持與申國的良好關系,對王畿的安危很重要。

 宣王看到這一點,所以為姬涅選擇了申侯的嫡作為王后,但是姬涅居然想要破壞。

 “首先共同的敵人,征討犬戎,這是邦周的大義。

 穩住申侯,聯合外戚申侯、齊侯對抗畿公卿貴族,齊侯國土遙遠所以要讓齊侯對抗申侯,聯合晉侯保證局勢穩定,不至于刀兵相見,還不夠……”

 開始思索引新的政治力量,以及利益之間的置換。

 他不太在乎畿外諸侯在王畿之中獲得力量,氏考慮問題向來以幾十上百年計算。

 這麼長的時間,沒有龐大的氏族支撐,畿外諸侯執政的權勢最終一定會失去。

 氏連續七代傳承的三公之位,經過時間的消磨,也在臨時期失去了。

 “嗯?”

 著竹簡上的信息,本來有些從容的臉上,漸漸嚴肅起來,竹簡上面記載了這幾年之間發生在鎬之間的天災。

 從一條條的記錄中,仿佛上天已經不眷顧邦周一樣,從姬涅即位起,鎬京陸陸續續的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