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暴君敗給了小皇后 第13頁

《暴君敗給了小皇后》 第13頁

明知太后即便收到信也無法即刻趕回來,溫夏卻不愿再如往常那般忍讓,沒有再說“不用麻煩母后了,不要讓母后與皇上再生母子間隙”這樣的話。

從前已經說過無數次。

為了他們母子的關系,總是一讓再讓。

可憑什麼戚延還要這樣欺負

沒有阻止許嬤。許嬤請安后也便離去,讓好生養病。

坐了一夜,溫夏終是有些累了。

“今日請安免了吧。”忍不住咳嗽,中疼得不愿多說話,是昨日雪中待得太久,一并染了風寒。

掩著,溫夏說:“別我是看不見了,就說我染了風寒,不想病氣過給眾位姐妹,也無需探。”

戚延的后宮有妃嬪十一人,每日都會來向請安。

白蔻領旨退下。

溫夏起,去補覺。

這一覺倒是好睡。

醒來時,殿外卻是白蔻與香砂焦急的談話聲。

“若讓娘娘聽到了,這病還能好?誰還有功夫安心養病!”

“到底是誰傳出去的,這不是害咱們娘娘麼!”

“皇上真是……哎。”

溫夏心間直跳,只覺是戚延又起了什麼惡心人的心思。

坐起,眼前一片漆黑,按往日習慣踩到鞋,靸上便往外去,卻還是倒一側花瓶,碎裂聲驚屋外宮人。

白蔻與香砂忙沖進來。

“娘娘!可有傷著……”

“你們方才在說什麼?”

兩人言又止。

纖白單薄的寢令溫夏更添了病倦之態,可語氣卻與這份虛弱截然相反,姝不怒自威。

“回答本宮!”

是戚延要廢

他要廢后。

一個時辰前的早朝上。

也不知臣子是怎麼知曉溫夏雙目失明的事,幾位老臣為不平,也當然愿意借此上諫,勸導戚延當個好皇帝。

Advertisement

于是自然惹怒戚延。

金鑾殿上,龍椅中的帝王懶漫地倚著一只貝形枕。

冠冕硌,懶得戴頭上,被他頂在指尖轉圈圈。

十二旒玉串凌空甩開漂亮的弧度,傳出清脆撞擊聲。

殿中至門外臺階,候滿文武百

肅穆嚴謹之態與龍椅上的帝王極致對比。

“朕沒聽清,也不想聽卿再說一遍,下一個。”

跪地稟報的老臣與旁邊老臣對視一眼,只得吃癟地閉了,眉宇間卻全是國要亡了的痛心。

另一老臣出列:“皇上,文大人的話您未聽清,那老臣便換一句稟報。”

“皇后娘娘是中宮之主,是母儀天下的表率。您不念結發之恩善待皇后就罷,卻迫使雙目失明。恕臣大不敬之罪,您對待發妻尚且如此,對待群臣呢,對待百姓呢?莫要讓臣民寒心吶!”

他搬出先祖列宗,各種圣訓。

戚延聽得煩,清冷劍目滿是帝王威,卻是怒極反笑,微彎薄:“朕還沒有拿皇后是問,你們反倒怪起朕來了?朕是罰了還是眼睛了,是朕讓失明了?”

“依朕之見,皇后有三過。

一過,獨自一人賞雪,不念后宮妃嬪,自私利己;

二過,登個觀宇樓就能失明,該是上天警醒你我,皇后德不配位,不配登觀宇樓;

三過,這麼弱不風,看個雪就能看失明,還怎麼綿延皇嗣,孕育邦國的基石?”

一瞬間,眾老臣皆屏聲靜氣。

怎麼還有這麼不要臉的反駁?

這是人說的話麼?

有一向拍戚延馬屁的幾個大臣附和說“這見解頗為獨到吶,皇上妙哉”。

也有方才那敢于諫言的輔政老臣急火攻心,怒不可遏,紛紛出言以正視聽。

“皇后五歲宮,臣等一眾老家伙瞧著與皇上長大,蕙質蘭心、良善恭順,從無錯。皇后九歲時帶病回歸邊關,十四歲才重歸皇宮。這期間,恭德王以德報怨,以死捍衛邊關,溫氏一族可曾有過半句怨言?”

Advertisement

恭德王正是溫夏父親死后的追封。

溫立璋以殉國,死在三年前邊關那場激戰中。

“皇后躬和淑德,善待子民。您都不去翊宮,怎麼能怪皇后不能綿延子嗣,不能孕育邦國的基石?”

“依臣拙見,邦國的基石不是綿延來的,是君王恤民生才有的!君王的德行才是這基石!”

這一頓怒其不爭,又演變到了辭上。

先帝欽點輔政的兩位老臣跪叩道:“臣年老多病,懇請告老還鄉,還皇上……”

“準了。”

龍椅上,戚延薄噙笑打斷,依舊恣意把玩手上的帝王冠冕。

好似這天下了兩位、兩百位好臣子,都與他這樣的帝王無關。

冠冕玉串清脆撞響,戚延怡然自樂,百無聊賴打發時間。

“還有哪位卿要告老還鄉的,自己站出來,朕都準。也不是朕說你們,個個一把年紀了早該告老了。每回這朝上的,非要倚老賣老跟朕吵兩句,指不定自己氣卒了還要連累朕背負昏君罵名,哦不,暴君。”

好像是去歲還是前年,他在朝堂上怒斬了一臣子的長發。大盛明明只有給帝王殉葬才可在金鑾殿上剪發,他們都說他暴躁,晦氣。

還有一次,有一臣子明明貪了他國庫的金,非舉手發誓自己沒貪。底下一群老臣護著那人,說他剛剛登基,不能明辨忠。那時他還未掌控證據,瞧著底下一個個迫的臉,氣得命人揮劍斬了那臣子發誓的手,金鑾殿中流如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