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刺棠 第11頁

《刺棠》 第11頁

垂首離去,帶走了殿中所有的宮人,頃,冷落的宮室之中便只剩下了落薇與葉亭宴二人。

落薇站起來,親自關了葉亭宴側的一扇花窗。

窗外有春時初發芽便十分茂盛的植株,葉亭宴目游移,開口嘆了一句:“此瑾花繁盛,可惜春日不是此花盛開的季節,臣不能與娘娘同賞景了。”

落薇順手摘了一片葉子,將窗牗掩好,拈著那片葉子仔細端詳,漫不經心地道:“開了又有什麼意思,朝生暮死的花兒罷了,榮落在朝昏,保紅、莫保恩哪。”[1]

“娘娘與陛下琴瑟和鳴,怎會有如此薄涼之嘆?”葉亭宴斜倚在榻上,口氣中帶了些不易察覺的譏誚,“就算娘娘不信帝王之恩,也該信故人……之誼罷?”

落薇突然松手,任憑那片葉子掉落了下去,隨后抬起頭,對他出一個笑來:“三哥哥,一別多年,故人可安好?”

葉亭宴手接住了落下的葉,靜靜地看著:“娘娘還記得臣麼?”

落薇攏著寬大的朝服袖口,隨意地開口哄騙道:“自然,方才不開口,是不想因我你和太師沖突更甚罷了,三哥哥見諒。”

葉亭宴角微彎,語氣卻是冷的:“娘娘言重了,說起來,還是臣要謝娘娘才是——若非娘娘慈心,假借搬運屏風之由金天衛站到臣側,臣哪來機會破方才的局?若頂著這枚奴印,臣日后在瓊庭定然寸步難行,多謝娘娘給臣自剖丹心的機會。”

落薇瞥了他一眼,意味深長地道:“你自己接住了,不必謝我。”

頓了一頓,重開口問道:“你在道中遇我,想求的便是這件事?”

葉亭宴道:“臣與娘娘多年不見,尋不到旁的機會罷了,沖撞駕,娘娘見諒。”

Advertisement

這人果然是特意想要見一面的。

問什麼,他便答什麼,旁的一句都不肯說,倒生了一二分好奇。

落薇朝他傾了傾,刻意道:“三哥哥方才還說故人之誼,如今怎地連稱呼都生疏?我都不在你面前稱本宮,何必一口一個‘臣’,說起來,你多年不來汴都,我當你早就把汴都年事都忘干凈了呢。”

葉亭宴口氣一滯,帶了幾分凝重:“臣自然是沒忘的,不知娘娘還記得多?”

落薇道:“我自然全都記得。”

葉亭宴回:“那是臣的榮幸。”

他最后一個字沒控制住,抖了些,落薇想。

雖說不是記掛在心上的舊事,但葉亭宴明顯并未忘記,既然如此,不妨順著他的言語,或許還可以稍加利用一番。

虛與委蛇的手段,如今已是得心應手了。

落薇這麼想著,開口繼續說:“三哥哥……”

不料葉亭宴卻突兀地打斷了:“娘娘還是不要這樣稱臣了。”

他方才分明是一副故人眷、想與重敘舊的口吻,不知哪句話說錯,讓他在片刻之間改換了態度?

落薇失了耐心,心知也不能與他獨許久,于是轉朝殿門走去,走了幾步才再次開口,沒有回頭:“本宮與葉大人上次相見,彼此仍是年,如今一別多年,是人非,葉大人說起故人之誼,本宮倒也想關懷一句……這些年,大人有何改變?”

葉亭宴看著的背影,死死地攥著手邊的擺,手背有淡淡青紋路浮起,不曾松緩片刻。

聲音卻是云淡風輕的:“年長,自然有變,臣年來從俗浮沉、與時俯仰[2]……不知還是不是娘娘當初識得的那個人了。”

Advertisement

落薇頓了一頓,沒有再接話,只是推開了面前的門。

不知何時,門外竟然飄起了細雨。

“幸好方才來時無雨,如若不然,大人肩膀上的傷,又要多些苦楚了。”

不知為何,煙蘿并不在門外,皇后邊的另一位宮人去為取傘,于是落薇在檐下站了一會兒,著雨幕,順口道:“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分明是春日,天怎麼這樣變幻莫測?”

宮人尋來了油紙傘,同落薇一齊走近了雨幕之中,臨行還不忘將門關好。

葉亭宴獨自一人倚在榻前,終于出幾分失神

他喃喃接口,自言自語道:“自我不見,于今三年……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何?”[3]

他念完了,有些自嘲地低笑一聲,對著面前的虛空,仿佛是在問自己:“娘娘見細雨《東山》,可有遠游舊人記掛?”

并無人回答。

回答只有他的不久后雨幕之中傳來的急切呼喚聲。

“娘娘,出事了——”

皇后尚未走遠,他聽見細雨沙沙中一聲沉靜的“何事”。

葉亭宴的眉揚了起來。

第7章 西園筠生(一)

落薇順著檐下走了幾步。

葉亭宴所在之本是西園中一尚還潔凈的宮室,但殿前因久無人打理,早已零落荒蕪,細雨落下,必定會和著泥土沾擺。

若是擺泥濘,又如何能回到點紅臺去接眾人朝拜呢?

落薇無奈,只好遣人去請車輿,不料派出的人還沒走幾步,前門便有一小黃門淋雨疾跑了過來,撲到的腳下:“娘娘,出事了——”

落薇低頭,見是劉禧的徒弟。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