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玄幻奇幻 玉佩里的太子爺 第11章 王府造化

《玉佩里的太子爺》 第11章 王府造化

楚錦瑤一進門,眾人的視線立刻匯聚過來。

楚錦瑤被嚇了一跳,怎麼了?為什麼大家都穿這樣,莫非今日有客人要來?

昨日楚珠回府,楚錦瑤穿了新作的服見客,當時和楚錦嫻待在楚老夫人的暖閣里做針線,后來七姑娘來了,出門的時候,七姑娘一個不小心,就將一杯茶撞到在楚錦瑤上了。

還真是夠不小心。

楚錦瑤便是有千言萬語也得換了服再說,等再回來,果然已經遲到了。所以,昨日大部分人都沒見著楚錦瑤新裁的子,今日將洗干凈的子穿出來,正堂里的人一見著,眼里都閃過驚艷和訝異。

楚錦瑤從小做農活,比這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運量大得多,好,個子也高。上面穿著領右衽寬袖襖,袖口繡著大團大團的芙蓉花,下面穿著白底紫團花紋云錦馬面,在子兩側的褶子上,用紫綢緞了花邊,上端褶,下端是括的、自然下墜的綬帶,最下方還綴了流蘇。綬帶比子花紋的紫要深一點,一片著一片,走時流蘇輕搖,宛如孔雀開屏。而楚錦瑤形高挑,穿著短襖和馬面,愈發顯得腰細長,亭亭玉立。

楚老夫人見了楚錦瑤的打扮,仔細看了兩眼,什麼都沒說。老夫人想著,五姑娘雖然長得最好,但是規矩終究遠遠不如侯府里長大的姑娘,可惜了。而楚珠看了之后,忍不住問:“這服……是哪家繡坊做的?”

楚錦瑤說:“是丫鬟裁剪的。”楚錦瑤長了心思,沒有說是自己。若不然,可有得要被盤問,而且日后有人托上門來,又該怎麼辦?

楚珠聽說丫鬟做的,點頭道:“嫂子倒給你安排了幾個手巧丫鬟。”這條子,做的實在好看。

Advertisement

楚錦妙剛剛還風無兩,力眾姐妹,然而楚錦瑤一進來,大家的目就都被吸引走了。論貴重,楚錦瑤的自然遠遠不及楚錦妙,可是架不住人家的服裁剪好,也有新意。

楚錦妙真是慪都要慪死了。

尤其是林熙寧,楚錦瑤進來之后,楚錦妙很確定林熙寧的眼神亮了一下。楚錦妙恨恨地揪自己的手帕,果然,男人都是一個德行的,別管他們上怎麼說,他們就是喜歡好的!

楚錦妙和林熙寧是自小的姑表兄妹,楚珠也很喜歡楚錦妙,小的時候,楚珠還笑著和趙氏打趣過,說正好楚錦妙和林熙寧玩得好,不如以后做對歡喜冤家。趙氏當時一笑而過,但是心里卻記下了,沒人的時候,趙氏還問過楚錦妙。

當時楚錦妙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對林熙寧自然是不同的,但是如果說多麼喜歡甚至非君不嫁,其實也犯不上。楚錦妙就這樣和林熙寧以親的表兄妹份相著,打算日后順其自然,靜觀其變,趙氏也是一樣的心思。可是現在看到林熙寧扭頭去看楚錦瑤,楚錦妙心里突然就發出一強烈的不舒服。便是不喜歡林熙寧,林熙寧也不該當著的面去看別的子。當下,楚錦妙對伴讀一位越發勢在必得。

在長興侯府里的份太尷尬了,雖然趙氏還一如既往地寵,可是以后呢?長興侯對越來越平淡,而老夫人高高在上,不大在乎這個孫,下頭人仗著不是侯府的正經主子,漸漸竟然敢松懈的指令了。楚錦妙拔尖了十三年,這麼能咽得下這口氣。但是如果換了王府,那就完全不同,說不定,還能有大造化。

楚老夫人見人都齊了,輕聲清了下嗓子,熱鬧的榮寧堂立刻安靜下來。

Advertisement

今日姑娘們不約而同穿的很鮮亮,固然有楚珠在的原因,但是論其源,其實在于老夫人。

老夫人昨日得知了王府要給縣主選伴讀的事,便有心讓自己孫們好好打扮一下,別墜了自家臉面。老夫人雖然沒有明說,可是后宅里各有各的門路,消息很快就從榮寧堂傳到大房、二房和三房。閻氏聽人提點說明日讓姑娘們收拾用心些,雖然不明白為什麼,但還是特意給兩個兒好好打扮了一通。等到了榮寧堂,閻氏心里暗暗道了句果然,看這一個個的,都是有備而來。

在場所有人里,恐怕只有楚錦瑤是毫無所覺就出門的。住的遠,沒消息門路,又不像其他姑娘一樣有母親提點,結果便是什麼都不知曉。今日看了姐妹們的服,還覺得很奇怪,昨天被七姑娘故意搗鬼,這才將大裳拖到今天才穿,可是其他人,為什麼要這樣?

現在老夫人清了清嗓子,這一看就是有大事宣布。楚錦瑤明白自己恐怕又錯過了什麼,至于到底誤了什麼,馬上就要知道了。斂起心思,仔細聽老夫人接下來的話。

楚老夫人慢慢說道:“你們姑母大老遠從懷陵郡王府回來,一則是為了探親,二則,是有一樁大事要做。這樁事關系到許多人的前程,甚至還干系著長興侯府的面,現在,這樁大事就要落在你們上了。”

楚錦瑤聽著很疑,既然是關乎侯府的大事,為何會落在上?楚珠端坐在老夫人邊,聽到這里,笑著接話道:“也是婆母和王妃信得過我,才將這樁事到我上。王府的縣主今年十二歲,正是上閨學的時候,但縣主一個人上學太過無趣,府里姑娘也,都沒人能陪縣主說說話。我們長興侯府是太原里數一數二的面人家,孩兒規矩好,和王府還是姻親,知知底的,所以,王妃的意思是,從我們家挑兩個姑娘過去,給縣主當伴讀。”

Advertisement

楚珠的話音落后,得意地看向下面,果然不出所料,姑娘和幾個嫂嫂都是一臉驚喜。住在家里,每日翻來覆去,見的就是這幾個人,但是去郡王府后,接到的人就完全不同了,而且郡王府和長興侯府也不遠,往來非常方便,不會一出去就再也見不著。夫人們想了一遍,都覺得這是大好事,值得爭取。

這還是楚珠瞞了最重要的一部分呢。若讓夫人們知道縣主讀書是為參選太子妃做準備,們指不定有多瘋狂。東宮顯然不會只有一位正妃,縣主了太子妃之后,良娣和良媛呢?郡王和王妃為縣主選伴讀,多半也考慮了這些。東宮的人是不了的,縣主又不是個賢惠容人的,與其到時候被其他家族的子算計,不如一開始就安排幾個悉的,們幾人聯合起來,至以后有個伴。

當然了,這只是郡王府一廂愿的想法,現如今能不能選上還是兩說呢。只不過,懷陵郡王府的人如今都熱火朝天地準備參選,卻對另一種可能不屑一顧罷了。

幾位夫人眼睛晶亮,姑娘們也都扭過頭,和丫鬟竊竊私語。楚老夫人懷視全場,咳嗽了一聲,說:“都安靜。”

姑娘們頓時都住了口,抬頭看老夫人。

楚老夫人接過楚珠的話,繼續扮黑臉:“雖然王妃說想從我們家選兩位姑娘,但是這話還沒有準頭,太原這麼多人家,若是其他家有合適的姑娘,王妃必然會舍我們而取其他。過幾日懷陵郡王府設宴的時候,王妃會從眾多閨秀中挑最合適的兩位,所以你們不可以沾沾自喜,懈怠不前。縣主十二歲,既然伴讀是為了陪縣主讀書,那年齡不好相差太大,所以大姑娘、八姑娘就不用參加了。”

Advertisement

大姑娘楚錦嫻應聲站起來,對老夫人行了一禮,以示遵從。已經十七了,還是家族的嫡長份高貴,便是年齡合適,老夫人也不會讓楚錦嫻去給別人家當伴讀。又不是公主伴讀,怎麼能勞嫡長?至于八姑娘楚錦姿,今年才六歲,當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合適的人,就集中在十五到十二這一批人中,其中又以楚錦瑤這些十二三的為佳。

楚老夫人頓了頓,說:“我給你們尋了兩個嬤嬤回來,以后你們不能再像原來那樣松散了,每日都要跟著嬤嬤學規矩,不要墜了我們長興侯府的臉面。你們懂嗎?”

姑娘們都站起,垂首肅目應道:“孩兒明白。”

老夫人又讓兩位嬤嬤出來和姑娘們見面,一堆人相互見禮后,嬤嬤就把姑娘們帶走,去榮寧堂后面的一院子里教規矩了。

兩位嬤嬤一位姓花,一位行鄧,都是極嚴厲的人。花嬤嬤教坐臥規矩,鄧嬤嬤教書畫紅等才藝。花嬤嬤和眾位姑娘說:“姑娘們方才也聽了,楚老夫人托我們來教姑娘規矩。都說沒有規矩不方圓,圣人也說教不嚴師之惰,我們對姑娘們嚴厲,都是為了姑娘你們好,還請各位姑娘諒解則個。”

“不敢。”楚錦瑤混在姐妹中,輕輕說道。

花嬤嬤對楚家姑娘們的順從非常滿意,又訓責了幾句,然后就讓姑娘們演示請安禮。

請安禮是高門大院中最基礎最常見的禮儀,楚家的姑娘都是從小做到大的,早就和飲水吃飯一樣自然。然而花嬤嬤是宮里放出來的嬤嬤,嚴厲非常,一路走過來,不斷地用戒尺打姑娘們的腰、手等部位。

“腰要直,不要前傾。”

“再往下蹲一點,穩住,不要晃。”

“手!”花嬤嬤一戒尺狠狠打在七姑娘的手背上,吊著一對眼睛,毫不客氣地說,“七姑娘,我已經提醒你好幾次了,你的手怎麼總是放不對地方?”

七姑娘是二房嫡,喚楚錦,以閻氏那樣明護短的子,七姑娘也被養得驕縱而無法無天,姐妹里也就楚錦嫻能喝斥住,其余人都不會去招惹這位混世魔王。七姑娘素來爭強好勝,要在姐妹里拔尖,現在被花嬤嬤當著眾人面打罵,七姑娘險險沒站起來回想到日后的王府伴讀之位,這才勉力制住自己脾氣,沒好氣地應了一句:“我知道了。”

花嬤嬤毫無表地掃了七姑娘一眼,就走開了。七姑娘旁邊就是楚錦瑤,楚錦瑤一看嬤嬤過來了,心里暗暗一把汗,沒想到花嬤嬤停在楚錦瑤邊,上下看了看,卻出些稀薄的笑意:“五姑娘做的還不錯,小時候跟著宮里放出來的嬤嬤特意學習過吧?”

楚錦瑤難掩吃驚,花嬤嬤竟然夸?楚錦瑤來不及想花嬤嬤是不是看錯了,連忙回道:“嬤嬤抬舉了,并不曾。”

其他姐妹都出不服氣和不可置信的表,花嬤嬤挑眉反問:“你沒特意和宮里人學過?”

楚老夫人的丫鬟被派過來看著幾位姑娘,見了這種場面,上前一步說:“嬤嬤有所不知,五姑娘小時候被抱錯了,這些年一直養在外面,是最近兩個月才回來的。”

“是嗎?”花嬤嬤將信將疑,“你最近兩個月才回來?那你為何行的是宮禮?”

行的是宮中的禮節?楚錦瑤也吃驚不已,都是秦沂怎麼指點就怎麼練的,如何知道為什麼是宮禮。楚錦瑤裝模作樣想了一會,最后顰著眉搖頭:“我也不知。”

花嬤嬤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說:“許是你歪打正著吧。宮中的禮儀看起來和外面的無異,但是細節,卻要比外面規整許多。天下禮節,都已宮廷為首,教規矩的嬤嬤沒研究過宮廷禮儀,就不能出來教姑娘規矩。”

楚錦瑤教的姿勢,乖乖聽講。等花嬤嬤走后,才暗暗松下心里微提著的那口氣。

趁花嬤嬤轉,七姑娘扭頭狠狠瞪了楚錦瑤一眼。楚錦瑤穩穩當當地半蹲著,眼角里瞅著七姑娘搖搖墜,不停被戒尺打,心里暗爽極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