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明月 第 11 節 蘭因舊時歲

《明月》 第 11 節 蘭因舊時歲

婚那些時日,蕭璟確實待我仍舊如初。

有時候我看著他穿著親王制服,在花圃里給我捉蝴蝶,竟也有些恍惚。

我在想,蝴蝶若是關在罐子里,還是蝴蝶嗎?

可看著蕭璟興沖沖的眼睛,我到底也忍了下去。

即便我知道,蕭璟忘了一些東西。

忘了要帶我去江南采紅蓮,忘了去塞北看烽火,更忘了同我策馬同游,浪跡天涯。

大家都知道,帝王是不能夠浪跡天涯。

唯獨蕭璟忘了。

回過神時,蕭璟還站在原地。

我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視線。

蘭因寺不比后宮,茶只是山澗水,卻極其甘甜。

師太用的杯盞也不同于后宮那樣鮮艷,墨如沉夜,剛好映出來我那張憔悴的容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辭鏡花辭樹。

我十六歲嫁安王府,在安王府待了三年,等到了蕭璟登基。

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封我為皇后,這一封,就是二十年。

統共二十三年的,倒映在這杯水中,竟然只有臉上的些許皺紋。

蕭璟抬側妃是婚的第二年春,他在朝中如魚得水,也便得到了大將軍的垂青。

聽兄長說,大將軍有意將幺王府。

我就在等,等蕭璟來同我說這件事。

只要他決議納妾,我就與他恩斷義絕。

可惜,蕭璟沒有說。

他在朝堂上,決然拒絕了大將軍的婚事。

他說,他與我恩不疑,縱使將軍府的姑娘嫁進來,也不過是明珠暗投,見不得好景。

大將軍不怒反笑,說蕭璟是真男兒。

但我卻覺著,這樣的夸獎,未必是好事。

果不其然,那日之后,蕭璟的眉頭一日比一日

皺。

大將軍在朝堂公然施,拋出萬條橄欖枝,蕭璟娶他家的小兒。

Advertisement

蕭璟決議稱帝之時,我就想到會有今日,只是沒想到會有這麼快。

爹娘和兄姐都勸我不要意氣用事,男兒家誰沒有個三妻四妾。

我知道,納妾是常事,只是蕭璟應了我的諾,就不該毀約。

但最后,終是我心,讓蕭璟用側妃之禮,迎娶了彤華。

蕭璟皺了一個月的眉頭,卻還是沒有舒展。

他就抱著我,一遍一遍地喊著我的小名。

他說我寬容,說我大度,也說他得此妻,定大業。

他看著我的眼睛說,「阿,待我登基,定然遣散后宮。你且等等,你再等等。」

那時我十八歲,親手將自己的夫君,推到旁人側。

可笑他竟然說我大度。

眼淚幾乎一剎那就涌了出來,蕭璟抹去了我的淚,他就摟著我,斬釘截鐵地發著誓。

「阿,你信我,縱使我與婚,我也絕不會。」

彤華與蕭璟大婚的那一夜,我就坐在西窗,看著院里面梨花勝雪,直到天漸明,我也沒等來蕭璟。

我還記得,那一夜的安王府,熱鬧通天。

蕭璟不會記得那一夜,我是怎麼樣過來的。

想必只有那繡著山川湖海的香囊,知道我是怎樣的烈火焚骨,痛不生。

我哭紅了一雙眼,卻還要在第二日,盯著彤華那張艷如花的臉,強歡笑。

可路是我讓蕭璟走的,我不能怪他。

后來蕭璟果然如他所說,再也沒有踏彤華的小院,我也只能閉口不談那夜房花燭。

只是自那之后,蕭璟便越發忙了。

他久不在府上,便只有我同彤華面面相覷。

彤華素來與我不對付,蕭璟在府上倒會收斂,但蕭璟不在,也就開始作對。

那些年,總是絞盡腦地想讓蕭璟多看一眼,可不夠聰明。

Advertisement

是大將軍著蕭璟娶下的,這是蕭璟一輩子的辱,他又怎麼會正眼相看。

后來彤華便開始恨我,恨蕭璟,害孤苦一生。

可我又何嘗不恨呢。

所有人都覺著我同蕭璟是年夫妻,恩不疑,從未紅過一次臉。

乃至蕭璟登基,仍舊就有人說帝后和睦,是不可多得的神仙眷

其實我不該恨的。

畢竟比起后宮那麼多鶯鶯燕燕,至,蕭璟是真正過我的。

我同蕭璟第一次爭吵,是端妃進王府那年。

有了一個彤華,也便有了無數達顯貴家的兒。

起先蕭璟還會推拒,直到端妃的出現。

那時蕭璟在朝中已經是如日中天,吏部侍郎家的嫡,竟也只能府為妾。

誰都知道,蕭璟已經是勝券在握。

蕭璟告訴本,若是再多推諉,只怕追隨他的人會有異心。

我能說什麼?我什麼都不能說。

端妃進府之后,我沒有見過

但可惜,不過半年,端妃便有了孕。

知道此事的時候,我正在同蕭璟練字。

我臉上的笑意一寸又一寸的僵了下來,蕭璟也是。

他有些慌地問奴才們,一遍又一遍地確認,最終才惶恐地看向我。

看向我那張冷得不能再冷的臉。

那筆硯砸在了蕭璟臉上,和墨混在了一起,我近乎是歇斯底里的質問蕭璟。

問他,若是當真守如玉,那旁人怎麼會有孕。

蕭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褪去了年稚氣,渾然有了不怒自威的氣度。

他沉沉地看著我,眼中的思緒,已經教我看不懂了。

我還記得,他那時像是被拔了的老虎,若非理智在前,他也能反咬我一口。

最終,他只是沉聲說,說我不要小題大做。

Advertisement

正是那一句話,氣得我大病了半月,醒來后,子又恢復了年時的羸弱。

那之后,我不愿再見蕭璟,他在我殿外跪了一日,適逢大雪,落得他兩鬢斑白。

他說他自己說錯了話,現下已經讓端妃把胎打了。

我是撐著病,沖到了洋洋灑灑的大雪中,給了他一掌。

我對他說,虎毒尚且不食子,殿下當真是好狠的心。

嘔出來的那口灑在白雪上,斑斑點點,是目驚心。

再然后我就昏了過去,又起了一場高燒,徹底把那些年辛苦調養的氣給熬干了。

蕭璟慌了神,鞍前馬后地照顧了我整整一個月,整個人消瘦了一圈。

病下的那些天,蕭璟就趴在床側,從未敢遠一步。

病好之后,我原諒了他。

可心中的喜歡,卻也暗了一寸。

端妃的孩子到底是保

住了,誕下的是位姑娘。

因而,我也看了端妃一面。

正是那一面,端妃對蕭璟死了心,我也知道蕭璟為何變了心。

同我的十五歲,可真是太像了。

端妃走后,我抱著錦被,又悶聲哭了一夜。

對于蕭璟的喜歡,就是在這些日日夜夜的眼淚中,一遍又一遍地洗干凈了。

蕭璟登基后,封了端妃的兒為淑怡公主,便也時常來我這里走

有時候看著我,有時候我看著

四目相對,好像除了沉默,就只有心寒。

就像眼下的蘭因寺,我與蕭璟遙遙對視,除了心寒,只有沉默。

他眉眼仍舊英俊溫朗,只是鬢間已經添了白發。

到了現在,他眼中已然有了妥協。

他說,「朕已經遣散后宮了,阿,跟朕回去吧。」

我覺著可笑。

事到如今,他還以為我來到這蘭因寺,是因為爭風吃醋麼。

蕭璟看著我,像是在等我的回答。

可回應他的只有沉默。

最終,蕭璟沉聲問我,到底怎麼樣才能跟他回去。

我只給他四個字。

「除非你死。」

蕭璟當然不可能死。

他見這樣的法子沒用,竟也不氣餒,反倒是大有在蘭因寺常住的打算。

好像只要我一日不走,他就在這里待到天荒地老。

到了第五日,蘭因寺倒熱鬧了起來。

烏泱泱地跪了一地,恭迎皇后回宮。

我就坐在禪房里,盯著烏泱泱的一群人,忽而想到了蕭璟選秀的那一日。

蕭璟登基,便已經是萬人之上,昔日位分低微的母妃,一躍了太后。

太后來到坤寧宮時,也是如今日百我回去這樣,用賢良淑德,用太后之尊,我低頭,替蕭璟辦選秀之事。

我不是沒同蕭璟吵過,可蕭璟當時只說了一句話。

他問我,是不是連我,也看不起他的母妃。

那天是驚蟄,坤寧宮也同樣是狂風暴雨,我還有力同蕭璟大打出手。

我從未想過,自己在蕭璟眼中,竟是這樣不堪。

蕭璟攥住了我的手,他將我攏在懷中,帶著無奈,也帶著勸

他不止一次和我說,他是皇帝,我是皇后。

我就在懷里看著他,看著那張同我一起長大的容,心寒如冰。

我第一次問他,還記不記得當年答應過什麼?

蕭璟沒有說話。

窗外雷雨大作,我終是妥協了。

我對他說,「好,那我就好好當你的皇后。」

這一當,就當了二十年。

跪在禪房前,戰戰兢兢地著我,齊聲說,「娘娘貴重,不宜在山野小寺蹉跎。還請娘娘為天下計,移駕回京。」

蕭璟就站在不遠,分明是春和景明,他上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孤寂。

適逢他抬頭看我。

我問他,「當真要以死相嗎?」

他和百都慌了神,知道勸不不回我,只能作罷。

說來可笑,我同他夫妻二十三載,竟也能走到這樣的地步。

但其實,我同蕭璟,也是有過一段平靜的景的。

辦完選秀之后,我的子一日不如一日,太醫來診脈,說是我有了孕。

那是我離開行宮之后,第一次看見蕭璟那樣的高興。

他就趴在我床前,像是十六七八的年郎,滿臉的春風得意。

他的吻落在我的邊,眉眼,臉頰,一遍又一遍地同我說,他終于有了子嗣了。

我盯著他欣喜若狂的神,心里說不出來的酸

他和我都知道,若不是有了孕,只怕我不會同他再蹉跎十年。

他很開心,終于可以用一個孩子,綁住我已經死了的心。

我笑著和他說,是啊,終于有了一個孩子。

蕭璟對我不差,宮里的頭一份好的,總是先送到坤寧宮。

生下瑢兒之后,蕭璟對我又回到了先前在王府的時候,就是連睡覺,也總要抱著我才行。

我看著他,只覺著可憐又可悲。

但這些緒,落在瑢兒那張臉上,倒也散了不

蕭璟并非看不懂臉,在我這里常釘子,也便來了。

我想,既然如此,守著瑢兒平安長大,也并非壞事。

于是我對后宮的事越發不上心,盡數給了彤華,也就是當今的貴妃。

那日,我帶著兩歲的瑢兒去花園走,老遠就聽見彤華在訓斥著宮中嬪妃。

我本來不該沾染這些麻煩事,可我還是走了上去,因為那跪著的嬪妃,眉眼太像我,以至于我都有些恍惚,究竟是淑怡公主,還是舊

時的嬋

彤華知道我在蕭璟心中的分量,自然不敢同我

教訓的人正是嘉貴人,那日之后,嘉貴人念我的救命之恩,也就同端妃一起來坤寧宮走

也是因為這一茬,我才知道,蕭璟在坤寧宮得不到的溫存,只能寄托在這些同我相似的姑娘家上。

他在我上找不到的溫,便去端妃。

找不到的憨,便去找嘉貴人。

找不到的風,就去找齊妃。

有時候,我都分不清,他的是我,還是舊時的嬋

可明明,是他一點一點將我,變如今這樣的。

為何他找的都是些舊時的影子呢?

我恨極厭極,對上這群年歲輕輕的姑娘,卻又是憐極疼極。

嘉貴人曾問我,說,陛下如此鐘娘娘,娘娘又何必這樣怨恨陛下。

當時我只對說了一句話。

「他既薄,便非良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