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明月 第 20 節 影

《明月》 第 20 節 影

果然是我無法理解的理由呢。

「那麼真正的齊王,你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里,對吧?」

紀永夷搖了搖頭:「孟婆留我一縷魂魄在人間,就是因為我執念太深。說我有要等的人,不肯回,倘若那個人來找我了,我就可以放心走了。」

「那麼看來你等的就是齊王了——說不準,那伙人是齊王命人偽裝狄國的軍隊,專門來找你的尸回家的。他一定活得好好的,準備給你風大葬呢。」

我試圖安他,紀永夷到了我的努力,抿微微一笑。

不得不說,他長得確實很好看。

「知許,你為什麼要問我這些問題呢?」

紀永夷好奇地看向我。他黑白分明的瞳仁,澄澈的不含一雜質,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事,只要我說了,他就一定會信。我枕著胳膊往后躺去,后背被冰涼的大理石包裹,聲音悶悶的在空氣中傳開:「因為我和你一樣,也把以前的事忘了。」

「這樣嗎…」

到他言語里的痛惜。

紀永夷生前一定是個溫細膩的人,我迷迷糊糊的想著。因為一天的神經繃,加之驚嚇過度后的松弛,竟然在這種環境里安然睡去。失去意識前一秒,我覺到上多了一件輕薄的東西,雖然沒有人的溫。

但正是因為它,我一夜好眠。

5.

次日清晨,我與紀永夷說清了我的目的,就是找回失落的記憶。

當然,瞞了回到現實世界這件事,因為我和他說不明白。

紀永夷大概覺得我們之間有點同病相憐味兒,因此當我提出要離開墓室,去外面尋找線索的時候,他一臉擔憂地著我,執意要同我前去。

不過我們也算是目標一致:他想找回他落在外的尸,早日進回;而我呢,想去狄國的皇城看看,打聽一下關于那支有奇怪圖騰的金校尉的消息。

Advertisement

所以我倆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出發。

氣重的地方,紀永夷這區區一縷魂魄很難維持人形,否則很容易神魂俱滅。

經過我們的商議,他附到了我口的護心鏡上,這樣就算是我小聲嘟噥,他也可以聽得清我在說什麼。

墓道口外,正是某一場戰役的廢墟。到都是模糊的殘肢斷臂,還有沒死的正在的士兵,已經分不清他們的國別。尾部染殷紅的箭深深的進土地里,如同劍埋進人的膛中,毫無憐惜地終結了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

興,抑或亡,都是百姓苦。

「襄國以前也是富庶之地,不過短短一年,竟然變了這般模樣。」我看不到紀永夷的表,但卻可以共到他的哀慟。

「為了一己私,將江山社稷置之不顧,這種人當真該挨上千刀萬剮。」我憤憤道。

可轉念一想,紀永夷不就是替齊王頂下了謀逆之罪嗎?

「你……」

止不住起來,哆嗦著問他,「你不會就是這麼

死的吧?」許久的靜默,久到讓我以為這廢墟上只有我一個人時,一聲輕笑泄進我耳畔。紀永夷略帶沙啞的嗓音重新回響在遼遠的土地上:「過去的事,就不說了吧。」

年藏在華袍下,就算是靈魂,也布著千瘡百孔的傷疤。

一刀一刀,罪這海晏河清,罪這四海承平。

似乎是覺察到了我的惴惴,紀永夷頃刻出現在我面前。他尚未歸位,魂魄一即潰,虛浮的影子像是隨時能消失在空中。每一秒在烈下的炙烤,都是重復著千刀萬剮的疼痛,但他仍然艱難地朝我出手來,輕輕的,搭在我的頭上。

「沒關系的,小知許。」紀永夷又出那個什麼也不在乎的笑來,「我不痛的。」

Advertisement

6.

「國君當時一心想要了王爺的命,怎麼會不親自驗尸呢?」不知不覺間,我問出了心中的疑慮。

此刻,我正坐在一輛牛車上,厚厚的草垛蓋著我的子,皮被扎的生疼。趕車的老鄉是一位因戰失去故土的鐵匠,一家七口被殺的只剩下他自己。聽說我要去狄國,就好心帶了我一程。

哪怕,他的兒也是因為收留了一個陌生人,引狼室而丟了命。

聲音不大,紀永夷能聽見。

「驗尸也無所謂,我和王爺幾乎已經是一模一樣了。」他慢吞吞的回答著,那些關于他的事在遙遠的記憶之海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他說王爺在他同樣的位置,用熏香點了好幾個永久的疤痕,模仿自己生來就有的痣;還用控制著年的高,甚至不惜挫斷他的骨。

聽起來很痛吧,可不止這些,遠遠不止。

紀永夷的份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所以從小他便是孤一人。為了不暴這枚棋子,他長年只能住在地窖里,這也是為什麼他皮白皙無的原因。

「你不恨他們嗎?」我忍不住問,「他們本就沒有把你當人來看啊。」

「王爺給了我這條命,為他效力,我心甘愿。」

紀永夷唔了一聲,似是又陷了沉思。

我無語凝噎。這就是他的思想,我改變不了。在紀永夷的視角里,齊王是一個一心革新的知識分子,深得民心,也許真的是功高蓋主才被下了殺手。直到現在,很多堅持抵抗的兵百姓,也正是堅信著齊王會再次帶領著他們振興襄國。

只是,在都城被破后,齊王就不知所蹤。

牛車就停在城門口,做個登記領個度牒就可以走。

Advertisement

狄國國君還算是個賢君,雖然破了襄國的城,卻沒有屠戮平民。并且明文規定,愿意歸降的襄國人,加狄國國籍一視同仁,不會給予奴籍。所以鐵匠大哥才會在最后背井離鄉,不遠千里到陌生的地方謀生。

紀永夷顯然對這件事有些抵,在他看來,這不過是狄國的計謀。

勾了勾角,我隨手了兩把懷里的護心鏡,權當對這個炸年的安。他哼了一聲,我第一次到他也是個有的人,而不只是一個被需要時推出來的工。領了襄國人專屬的度牒后,我在城中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棧。

客棧的一樓是個有酒有的小館子,不人在柜臺附近劃拳吹牛。紀永夷幾乎沒出過王府,我能從他的聲音里聽出不一樣的雀躍。換算現代的年紀,他也不過二十來歲,卻過早地浸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之間。

「讓你魂魄不散也要等待的人,應該很重要吧。」

我隨口問了一句。

「我不知道。」紀永夷提起這件事時,語氣微微帶了些失落,「世上知我是影子的人,已經之又。我不知道除了王爺與王妃外,還有誰能一直記掛著我。」

「罷了,吃點東西,興許就想起來了。」

我也不知道到了古代該點什麼,就胡買了些。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般客棧都能打聽到很多消息,我只消在這里坐一會兒,就應該能鬧明白很多事。果然,隔壁桌兩個冠楚楚的文人,就正在討論一個新被冊封的侯爺。

「楚兄在何高就啊?」

被稱作楚兄的男人大概這次是要請客,喝多了幾杯,臉紅脖子,大著舌頭說:「就陛下新封的那個,在這次大破襄國的戰役中貢獻不小。前些日子去他府上做了參謀,俸祿比先前給的多多了。」

另一位低了聲音說:「聽說這位恭順侯脾氣不大好,楚兄還是多多當心。」

「怕什麼,沒看他這個封號嘛——就一個歸降的將軍罷了,真要是論起貴賤來,我們狄國人不是比他高貴多了。」楚兄或許是真的喝多了,竟然口無遮攔起來。不料,話音未落,他就驚恐的睜大了眼,手痙攣著向自己的咽

「嘀嗒嘀嗒……」是落在木桌上的聲音。

另一個文人早就嚇呆了,張大了發不出一個音節。饒是一直注視著他們的我,也沒能發現那幾個穿著紫紅袍服的男人,究竟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就好像他們是憑空出現的,又隨意的劍出鞘,割斷了這大不敬之人的氣管。

「好大的膽子。」

為首的將領嗤笑了一聲,聲音很冷,像一杯放了冰棱的烈酒。他又向周遭的看客警告了幾句,大意是,不要隨便議論朝廷命,然后收劍揚長而去。我只來得及看清他領朝的地方,繡著一朵蓮花,紅得像

等他們走了,店小二也哆嗦著收拾了一地狼藉。

今天提前打烊。

而我已經趁著一片混,躡手躡腳地跟上了這一隊人。

7.

我想,紀永夷應該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這紅蓮,正是那日他在第一伙盜墓賊上看到的紋樣。

雖然我是現代人,行力遠不如這些日行千里的將士。但好在繼承了些許原能,勉強能保持在二百米以,盡量不跟丟。

就這樣,我們一路到了一蔽的宅邸,它靜悄悄的在山林之中。

從正門進是萬萬不能的,我在大石獅子后面蹲了半天,一咬牙,決定翻墻上房頂。紀永夷有點兒著急,在他看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上房梁除了暴目標以外,本沒有一點作用。

但我還是毅然決然踩著磚頭,吭哧著爬了上去。

等我雙腳落了地,且落在了厚厚的落葉堆上,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時,一溜兒火把亮了起來。院落正中央站著個材頎長的男人,正在忽明忽暗的亮之中看向我。本能讓我弓起子,直覺告訴我,他就是今天被提及的恭順侯。

男人長了雙狹長的眼,瞇起眼的時候,著些不易看的復雜。

「我就說今天怎麼有喜鵲在個不停,果然是有貴客。」

他揮手,示意拿著兵的人散去。讓我意外的是,男人的聲音相較于那張有些明的臉,顯得溫和異常。他用招呼客人的口氣對我說:「進來坐吧,最近是桂花時節,差人做了些酒釀,正愁無人對嘗。」

我左腳已經踏進了門檻,就聽見紀永夷的聲音:「多加小心。」

口生出一溫熱,我點了點頭,便坐在了男人的對面,警惕地打量起四周來。

「姑娘追著我的將士,一路到山里,想必是有什麼想問的。」

男人微微頷首,很有禮貌地為我倒了酒。我實在是沒有應付古代人的經驗,稍微抿了兩口,就直截了當進正題。

「您就是恭順侯吧。」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直覺,就好像我們曾經見過面一樣。

「我是。」恭順侯輕笑,「看你的打扮應該是襄國人,算來我們還是老鄉。」

果然如那楚姓男子所說,恭順侯是歸降后封的,只是他并不如傳言之中那般兇殘,反而彬彬有禮。紀永夷一直沒有出聲,大概是也和我一樣,覺得他沒什麼惡意,想聽聽他如何解釋紅蓮的事。

「我就不和您兜圈子了。」見他確實有問必答的模樣,我就干脆的和盤托出,「我丟了些東西,有目睹的人告訴我是被領口上繡著紅蓮的人拿走了。今日在酒樓到,便一路追蹤到了這里。如果真是您的人拿了,歸還于我就好;若不是,我這就離開。」

當然不能盡數奉告,這點腦子我還是有的。

「哦?」恭順侯托腮凝眸,思索了片刻后道,「可否詳細說一下是何?如若府中真有狗之輩,我必將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我見他的模樣,便又多了一分:「實不相瞞,是我家中一位親眷的墓,陪葬時放了不奇珍異寶,如今丟了幾件,說不上來是什麼,還侯爺費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